标王 热搜:
 
 
当前位置: 首页 » 公告中心 » 行业动态
花板难破,公牛难再“牛”
 [打印]添加时间:2023-01-06   有效期:不限 至 不限   浏览次数:243
   不起眼的小行业,也能做成大生意。例如畅销海内外的老干妈,融资上市毫不含糊的卫龙辣条,专注插座、转换器行业、如今已经成为庞然大物的公牛集团。只是,树大招风。再小的行业一旦做大,就难免被市场提出更高要求,甚至被困在了自己的格局里。
 
  例如,发展一路顺风顺水的公牛集团,或许从来没有想到,其有朝一日也被涉嫌垄断,而被天价罚款。因为行业垄断行为,被浙江市场监督管理局罚款近3亿元的公牛集团。彼时公牛集团上市仅1年,就在资本市场陷入低谷期,股价几乎腰斩,市值更是从1500亿的峰值跌破千亿,至今也只是在850亿元左右徘徊,可谓一蹶不振。
 
  快速从巅峰跌入低谷的公牛,显然进入了多事之秋。前不久,公牛集团发布了2022年三季报。
 
  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公牛集团实现营收104.74亿元,同比增长16.22%;净利润为23.61亿元,同比增长7.03%;扣非净利润为21.12亿元,同比增长0.79%。
 
  虽然公牛营收、净利润仍在呈现个位数的增长,但是对比往年财报,公牛的规模化增长正在明显失速。「于见专栏」认为,这或许与转换器行业逐渐迎来天花板,公牛集团多元化尚未成气候有关。种种迹象表明,过去在市场独霸一方的公牛集团,或将迎来最为艰难的发展阶段。
 
  01
 
  被“插座”困住的公牛,难破天花板
 
  对于一个初创企业来说,短时间做到行业第一实属不易。但是对于一个庞然大物,如果常年位居第一而无人匹敌,或许不是什么积极信号。这或许不能说明自己的竞争优势有多大,而是因为市场空间太小,甚至如入无人之境。公牛面临的困境,就是后者。
 
  “10户中国家庭,7户用公牛。”在毫不夸张的广告语里,我们看到了插座“一哥”强势的行业地位。不过,公牛集团也因此缺少了足够的想象空间。
 
  据了解,公牛集团成立于1995年,以插座业务起家,在2001年以20%的市占率成为中国插座市场老大,此后连续多年全国市场占有率保持第一,公牛集团登陆上交所,据其招股书显示,2018年公司转换器(插座)在天猫平台的市占率达66.39%。
 
  光鲜的市场数据之下,公牛集团的潜在危机也在暗流涌动。首先给公牛带来困局的,便是其现有业务即将逼近天花板,公牛不得不谋求多元化转型。
 
  行业的天花板有多高,通过市占率过半的公牛集团财报就可以窥见一斑。据其招股书及上市后公布的财报数据,公牛集团近三年实现营收72.40亿元、90.65亿元、100.40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34.91%、25.21%、10.76%。公司营收增长明显放缓,也预示着行业增长红利即将消失殆尽,而作为耐用品,插座等产品的存量市场,能给公牛带来多大的想象空间,也可想而知。
 
  增长失速的危机之下,公牛集团也不得不尝试多元化转型,不过,各项数据表明,公牛集团近年来的多元化发展,并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