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实习记者/盛兰/记者/刘颂辉/上海报道
有“插座一哥”之称的公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牛集团”,603195.SH)正陷入反垄断调查的“风暴眼”之中。
5月12日,公牛集团对外披露公告称,公司收到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垄断案立案调查的公告。公告显示,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决定对公司涉嫌与交易人达成并实施垄断协议行为进行立案调查。
连锁反应接踵而至。5月13日,公牛集团股价遭遇了断崖式下跌,当天收盘报价仅181.65元/股,较前一日下降了4.62%,市值一天蒸发掉了57亿元。
据财联社报道,公牛集团涉嫌垄断的原因或与限定经销商的区域市场最低价有关,违反了《反垄断法》关于禁止经营者与交易相对人达成限定向第三人转售商品最低价格的垄断协议的规定。
5月18日,一位来自安徽省的公牛插线板经销商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我们的产品是专营专销的,不可以同时代理售卖其他品牌。同时,售卖给其他分销商时的批发价,也是由公牛集团统一定好的价格,不允许更改。”
记者在公牛集团官网注意到,有关装饰开关品类的招商介绍中也明确要求加盟方“高度认可公牛经营理念,愿意遵守专营专销规则”。
公牛集团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暂时不清楚反垄断调查的缘由,目前正处于调查阶段,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正常,后期如果有进展将会及时公告。而当被问及“专营专销规则”时,该名负责人表示不方便透露。
强势的“专营专销”
根据公告,公牛集团5月11日收到了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对公司涉嫌与交易相对人达成并实施垄断协议行为进行立案的通知函。据了解,公牛集团此番被监管部门立案调查,或缘于旗下经销商的举报。
据公牛集团2020年年度报告披露,公司线下销售渠道采取的是“经销为主,直销为辅”的模式,目前在全国各省均建有经销网点。数据显示,公牛集团2020年在全国共拥有110余万家线下零售点,其中包括75万余家五金渠道销售点、12万余家专业建材及灯饰渠道售点及25万多家数码配件渠道售点。
张峰(化名)是安徽省淮南市的公牛产品经销商,他代理的产品主要是安全插座。张峰向记者确认:“根据公牛集团的规定,经销商在代理公牛品牌后不可以再代理其他品牌。除此之外,我们售卖给当地分销商的批发价也是由公牛集团统一规定的,不可以自由定价。”
据张峰提供的一份当地市场的“公牛统一供货零售价格表”显示,公司对各个产品的统一批发价进行了规定,比如一款型号为606(S)1.8米的产品,其统一批发价被定为17.2元。
而对于公牛集团是否会频频改动批发价的疑问,张峰表示:“价格变动的情况不多,今年由于铜原料上涨,公牛集团上调了批发价。但是,公司在此之前已经好几年没有更改过价格了。”
记者实地调查走访发现,公牛集团对装饰开关品类的经销商提出了“专营专销”的要求,另一种主要产品安全插座的经销商同样需要与公牛集团签订“专营专销”协议,公牛集团也规定了经销商在售卖时的终端批发价。
据张峰等人介绍,经销商在其店铺只能销售公牛集团的产品,不得销售其他品牌的产品。与此同时,经销商在确定售价时需在出厂价的基础上增加公司规定的百分点,若不按照规定的价格出售就会面临公牛集团的调查或者罚款。
据业内人士介绍,“专营专销”和“统一定价”只限于公牛集团与旗下经销商的合作。而实际上,公牛集团当下的众多销售点仅仅只是分销商,分销商再向当地的经销商进货售卖。公牛集团的相关业务人员向记者表示:“这些分销商仅仅只与当地经销商进行合作,与公司无关。”
在张峰提供的价格表中,记者注意到,该文件内容还包括终端零售的具体价格,如上述批发价为17.2元的型号为606(S)1.8米的产品,其终端零售价被定为27元人民币。
张峰介绍说:“统一批发价是公牛集团定好的,也是分销商从我们这里进货时的价格。但终端零售价则是分销商在售卖给消费者时的价格,这个仅仅只是建议价格,通常我们会建议分销商定价时在批发价的基础上增加50%左右。”
记者在上海浦东新区走访三家公牛分销商门店发现,同一个产品的售卖价并不统一。如上述型号为606(S)1.8米的插座产品,三家店铺的零售价分别为23元、30元、35元,而公牛官网上该产品的价格则为28.5元。
其中,一位分销商向记者解释道:“今年批发价的确上调了许多,但是由于我们家都是老主顾,不好变动价格,因此今年的零售价并没有上调,每个产品的利润也就几块钱而已。”
“若查实公牛集团与经销商签订专营专销合同,并且统一规定经销商售卖给其他分销商的批发价格,则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第14条的规定。属于固定向第三人转售商品的价格或者限定向第三人转售商品的最低价格,涉嫌‘达成垄断协议’,可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江苏法德东恒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蓝天彬律师表示。
蓝天彬表示,根据《反垄断法》第46条的规定,经营者违反本法规定,达成并实施垄断协议的,由反垄断执法机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上一年度销售额百分之一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尚未实施所达成的垄断协议的,可以处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或将影响到行业端
根据公牛集团发布的2020年度报告,公司去年实现营收100.51亿元,据此计算,如果被认定为垄断,那么公司所面临的最高罚款金额将到10.51亿元。
而从公牛集团近三年的经营状况看,公司营收增速正逐渐放缓。财报数据显示,2018~2020年,公牛集团营业收入分别为90.65亿元、100.4亿元和100.51亿元,分别增长25.21%、10.76%和0.11%。
家电行业观察人士刘步尘认为,与空调、洗衣机等家电产品相比,插座的生产技术含量较低,企业切入市场的门槛不高,越来越多企业跨界生产插座,抢食了公牛集团的市场蛋糕。
事实上,公牛集团的业绩增长得益于庞大的销售链,以及线下线上全渠道覆盖的销售模式。据年报披露,公牛集团线下渠道销售模式是以经销为主、直销为辅,并推行线下“配送访销”的销售方式,建立了覆盖城乡、110多万家终端网点的线下销售网络。
西南证券研报显示,公牛集团在2020年确立了To C和To B两种营销体系,装饰渠道方面开发了8000余家门店,同时拓展了B端渠道,与保利、金地、建业等20余家TOP房企达成合作。
“如果家电企业的品牌知名度高,市场影响力大,在市场上相对来说容易产生垄断行为。因为厂家一旦处于强势地位的时候,与上游的供应商和下游的客户谈判会有更多的话语权。”刘步尘直言,但是作为“插座一哥”的公牛集团涉嫌实施垄断行为是不可思议的,这也反映出插座行业的产品档次还不够高,品质稍微如果做得好就容易出现垄断迹象。
刘步尘表示,过去一些品牌力强的家电企业长期在营销环节都会强势地给上下游公司设定条件,有“专营专销”的规则,但此前都没有被认定为垄断。因此,公牛集团的反垄断调查结果将影响插座行业的下一步发展。
除了涉嫌垄断,公牛集团在上市时所募集资金的实际用途以及相关项目的投入进度,也与彼时招股说明书上的说明存在较大差异。
据了解,公牛集团在2020年2月初上市时公开发行了6000万股,发行价格为59.45元/股,募集金额总额为35.67亿元,扣除各项新股发行费用后,实际募集金额为35.03亿元。
公牛集团招股说明书显示,募集资金将分别用于年产4.1亿套墙壁开关插座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年产4亿套转换器自动化升级建设项目、研发中心及总部基地建设项目、信息化建设项目和渠道终端建设及品牌推广项目。
按照计划,上述六大项目全部建成需要3年。其中,第一年拟投入14.44亿元,第二年15.11亿元,第三年拟投入5.58亿元。但公牛2020年年度报告显示,截至去年末,公牛集团在上述项目上用所募资金投资的累计金额共计6.52亿元,占所募资金的19%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公牛集团在去年已将54%的所募集资金都用在了理财产品的投资上。公司2020年年报显示,募集资金中的6.2亿元已被用于购买银行理财产,被用于结构性存款的募投资金则达到了14.8亿元。
这些产品的终止日期显示,公牛集团用募投资金购买的理财产品均已在今年年初到期,且年化收益率均在1.5%~3.85%之间。
对此,上述公牛集团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公司对于募投项目建设有自身的规划,目前正在进一步建设中,而空余资金用来理财是考虑到资金的使用效率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