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快报 » 相关资讯 » 正文

新能源,难成公牛集团多元化突破口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12-28  浏览次数:235
核心提示:  直以来,A股投资者偏爱那些长期绩优、回报率高、高成长和低风险的白马股。但是,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改革深水区,部分白马股开
   直以来,A股投资者偏爱那些长期绩优、回报率高、高成长和低风险的白马股。但是,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改革深水区,部分白马股开始迎来行业天花板,纷纷迎来了转型的发展时期。
 
  插座行业龙头公牛集团也是如此。在转换器(插排)行业,公牛是绝对的王者,在2021年为集团贡献了64.13亿的营收。在线上,公牛转换器2021年在阿里渠道市场份额占到了50%。在线下,公牛转换器覆盖了75万多家五金渠道销售点。
 
  不过,随着转换器行业逐渐迎来天花板,公牛集团的多元化开始成为投资者关注的重点。实际上,在过去的27年间,公牛集团除转换器之外,仅有墙壁开关插座这一业务成长为了业绩发展支柱,在阿里渠道的市占率达到23%,而其他多元化业务目前表现并不优异。
 
  这本质上是公牛集团以往赖以成功的品牌和渠道优势难以向更多领域辐射。事实上,包括墙壁开关插座在内,公牛的新业务LED照明、浴霸产品等门槛不高,都有着极强的家庭前装需求,具备着显著的B端属性。在这些领域,公牛的品牌和渠道优势无法充分发挥,这些业务在成长潜力上要远逊于转换器产品。
 
  而被公牛集团寄予厚望的充电桩、充电枪业务,也很难成为公牛集团的突破口。在这些领域,第三方品牌即便主打安全属性,在市场上也很难打败品牌官方产品。
 
  本文对公牛集团有以下几个观点:
 
  1,公牛集团的成功,得益于大时代发展下,企业自身营销实力打造的强品牌以及广泛的渠道网络布局。这也成为公牛品牌在转换器领域的核心竞争力。从这个角度看,公牛集团是不折不扣的消费股。而随着转换器产品迎来天花板,公牛集团也需要新的增长点。
 
  2,公牛集团的三项新业务,墙壁开关插座、LED照明和数码配件,都未能充分发挥公牛集团积累的竞争优势。原因正是,墙壁开关插座和LED照明具备强大的家庭前装需求,B端特征更为明显,而数码配件市场已经演变成官方品牌的竞争了。在这种情况下,公牛集团这些新业务无法复制转换器的奇迹。
 
  3,公牛集团寄予厚望的充电桩和充电枪等新能源业务,也难以成为突破口。本质上讲,充电桩和充电枪仍属于新能源汽车配件,如果面向C端就极可能重蹈数码配件业务的覆辙,如果面向B端,打入新能源车企供应链,就必然面临B端残酷的市场竞争。
 
  01插座大王需要打破天花板
 
  本质上来看,公牛集团的成功来自于大时代下,卓越的营销形成的强品牌以及广泛的经销渠道网络布局。
 
  1995年,慈溪公牛成立,“公牛”品牌转换器问世。转化器这种产品的诞生,有着极强的时代背景。当时,随着改革开放成效迅速显现,城乡居民家用电器产品逐渐增多,对插排这种电线加长插座需求大幅增长。
 
  相对而言,插排并没有什么技术壁垒,发展之初行业环境十分混乱,不合格产品充斥市场,安全事故频发,而进口品牌又高高在上。公牛上市之初,就抓住了消费者最关心的特质,“安全”,并将之打造成产品标签和品牌标签。在2001年,公牛插座就已经占据了20%的市场份额,成为全国第一。
 
  打响品牌之后,公牛迅速开启了渠道布局,抢占终端五金零售门店。具体来看,公牛取消省代制,以地级市为单位划分经销商区域,严格管理经销商的经营区域和经营产品,同时要求经销商必须配置人员和车辆,提升经销商的配送效率。目前,公牛已经打造出覆盖全国城乡、110多万家终端网点的线下销售网络。
 
  公牛在插座市场对于经销商渠道的控制,甚至到了垄断的地步。2021年9月,公牛集团因为“垄断”而被罚款3亿元,核心“罪证”即是公牛在经销商协议中实施含有固定产品转售价格、限定最低转售价格内容的制度,并通过自己的监督手段确保对价格的全面管控;同时要求经销商“专营专销”,只能批发、出售公牛品牌产品。
 
  在营销形成的强品牌以及深入布局的渠道体系下,公牛集团借着社会发展、生活电器越来越多的东风,成为了行业内龙头企业。不过随着行业发展,插排这个市场也逐渐迎来了天花板。
 
 
[ 资讯快报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快报
点击排行